枫泾、新场、朱家角等历史文化名镇,既是上海江南文化的物质遗存实盘配资安全,也是近年来的文旅热点。8月20日,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上海书展发布新书《文物视角中的江南:上海古镇》(以下简称“《上海古镇》”),介绍了1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包括86处文物的文字简介和232张图片。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讲师侯实以朱家角古镇、嘉定西大街和浦东的情况为例,介绍了上海古镇历史空间演变研究的最新成果。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不可移动文物研究部主任高文虹介绍了当前上海古镇保护研究工作的情况和新书的编撰过程。

古镇的魅力在于景观格局

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介绍,江南水乡古镇计划以文化遗产类别下的子类型“建筑群”,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江南水乡古镇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空间和景观所呈现出的状态。水多地少,土地被水网切割得很碎,人口密集,水乡古镇因此以“集约化”为最重要原则,平面布局紧凑,建筑密度高、街巷狭窄、院落有纵深、开敞空间少。建筑与水网联系紧密,提示着鲜活的经济和生活形态曾在历史上存在过。

现存的江南水乡古镇,多为历经修缮甚至曾经重建的,但从明清到现在,依然保持着上述景观特征。“小桥流水人家”,也是游客期待看到。

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市镇基本成形,大部分市镇从事棉纺织业和米粮业,并成为区域的贸易中心,如朱家角、枫泾等。浦东市镇依托滨海地理位置,发展制盐业、捕鱼业和耕织业,如新场、下沙等。少部分沿海市镇由明代的卫、所、堡、墩演化而来,如川沙、金山卫等。这些市镇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形态塑造了空间形态、街巷格局和建筑风貌,商品贸易的往来促进了镇内长街的成形,发达的水系促成了古桥、码头、驳岸等建筑的修筑。

镇内建筑与河道水系、田园树林自然融合,构成了江南市镇丰富错落的肌理。民居建筑基本体现了江南民居粉墙黛瓦的风格,又因人口迁入和贸易往来,加入了徽派马头墙和屏风墙等外来建筑元素。开埠后,一些古镇因发展近代工商业,引入了西方彩色玻璃、马赛克地砖等建筑材料,呈现出中西交融的样貌。

目前上海有11处保存状况较好的古镇,包括枫泾镇、朱家角镇、新场镇、嘉定镇、南翔镇、练塘镇、张堰镇、高桥镇、金泽镇、川沙新镇和罗店镇,它们自2015到2019年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上海古镇》写到,这些古镇是“构成上海城市品格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上海去向何处的基石,对城市精神的塑造和软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保护上海的水乡古镇,将上海的‘江南文化’阐释好、传承好、发扬好,是社会各界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而‘建筑可阅读’就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

目前,上海古镇也是沪郊旅游、周末短途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同时,也有一些古镇或古镇的部分地区比较冷清,不太为人所知,“还没红”,这些地方也有值得关注的亮点。对各处古镇的保护、开发和宣传,还需要在未来一步步探索。

高文虹介绍,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持续开展多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研究项目,并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已经出版过《上海抗战史迹图集》《上海市明清海防遗址调查报告》《上海市文物工作手册》等书籍。建筑可阅读书系“文物视角中的江南”丛书,将会从古镇、古桥、古园林、古寺庙、古塔、传统民居等六方面进行编纂,自《上海古镇》起,将陆续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留存鲜活变迁轨迹的朱家角

朱家角镇是上海旅游开发较早、名气较大且有地铁17号线直达的古镇。侯实在活动上说,如果按导航走,往往会被引向古镇景区北门的游客中心,实际上出地铁站之后就有行船线路,可以从南面进入古镇,这个路线与当年朱家角繁荣时期的历史更为相符。步行从古镇南面逛进去也是不错的选择。

朱家角有“江南明珠”之称,河多、桥多、商号多,全盛时期街市有店铺千家,至今还有不少百年老店。古镇曲径通幽,大户深藏,名人辈出,底蕴深厚。宋元期间,朱家角形成集市,名为朱家村。因水运便利,商业逐渐发展起来,先成为棉花、棉布交易市场,后成为大米、食油集散地,曾是方圆数十里的经济中心。

侯实介绍,在明清到民国,江南人民出行主要依靠划船,人们赶集购物,以半天行程为限,早晨出发,划着小船抵达朱家角这样的集镇,交易之后,在岸上的店铺喝茶休息,下午划船回去。朱家角附近的河道、湖泊,形成了便捷的河网系统,镇上有9条长街临水而建。从历史文献上可以看到,虽然古人没有先进的测绘工具,更不可能拥有无人机式的视角,但凭步行仍能画出水平相当高的朱家角及周边地图。图上的居民点、桥梁等所处的位置和河道汇流点等,都画得比较准确。

桥在古镇非常重要,朱家角的放生桥横跨漕港河(淀浦河),连通南北岸,是上海现存最大、最长、最高的五孔石拱桥。该桥始建于1571年,并于1812年重建。重建后,朱家角镇与河北岸的井亭(原属昆山)联系加深,整个朱家角的发展出现北移趋势。漕港河沿岸及较近的临河街道成为热点地段,镇上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和商铺密集出现。

朱家角镇的建筑大多是灰瓦白墙,少数民国以来曾修缮过的房屋有红色的洋瓦,房子多为前店后居,是多功能的,也很有江南水乡特色。河道水巷两侧的房屋多有副檐,可为底层提供遮雨、防晒,船只也可靠边停泊避风避雨。两岸的各类水工设施也很有趣,河埠、缆船石等,设计精巧,也是物质遗存。

2007年,朱家角被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确定了179.67公顷的风貌保护区和34公顷的核心保护区。现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84处,其中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区文物保护点70处。《上海古镇》建议,可从课植园开始游览,经放生桥、泰安桥、圆津禅院、涵大隆酱园、城隍庙等,前往大清邮局旧址。镇上的熏青豆、酱油虾等特产,也可以趁逛游的机会品尝。

侯实认为,朱家角古镇的历史见证了江南水乡市镇形成、兴盛、鼎盛、衰落和迎来新发展的历史进程。交通上,从最早划船出行,到现在公路、地铁通到古镇,水路虽然基本不走了,但历史河道的通行能力还基本保持着,游客可以乘船体验古镇。

商贸方面,从棉布、米粮到计划经济时期商贸衰落,再到市场经济时期开发旅游、餐饮、住宿,也走过了一条完整细密的过程。他提到,最早到朱家角开店的外来者可能已经经营了三四十年。

朱家角的商贸也从水上集市和沿街商铺,变成计划经济时代集中于北大街的供销社,现在又是一到假日游客摩肩接踵的街市,水上集市消失了。由于贸易内容的变化,古镇的空间格局也变了,东市、北市先后衰落,民国时期集中到北漕港、放生桥两侧。从景区为游客设计的路线也能感受到现在与历史的差别。

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朱家角还曾有过市区迁来的工业,近年搞旅游之后,外来人口来开店的很多,原住民则多是老龄人口。古镇的未来仍存有很大变化空间。

《文物视角中的江南:上海古镇》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佟鑫

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相关阅读 热门景点预约难、抢票难?文化和旅游部:所有景区均保留人工窗口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积极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进一步推动景区科学调整预约制度,满足各类群体出游需要。

08-16 11:02 东北等地维持多雨模式 江淮江南等地热力值拉满

东北等地维持多雨模式 江淮江南等地热力值拉满

08-01 08:48 经营绩效差过预期,恒隆地产为“保留多些现金”减少派息

上海恒隆广场的扩建预期于2026年完工。

07-30 21:27 热点聚焦 “面值退”会否带来误伤?业界热议给经营正常者保留“生机”

退市制度是为不断淘汰绩差、劣质公司,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市场新陈代谢的自身要求。

07-29 07:54 水利部:9省81条河流水位维持超警戒以上实盘配资安全

水利部:9省81条河流水位维持超警戒以上

07-17 14:4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